【导读】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指公安机关在查明交通事故原因后,根据当事人的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对当事人的交通事故责任加以认定的行为。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

一、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流程

1、交通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应当立即拨打122报警电话,请交警到达现场。

2、交警到达现场后进行现场处置、现场调查,如果肇事者逃逸的,未查获者,自查获之日起10日内,由公安机关出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查获的,由当事人书面申请,10日内由公安机关出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

3、交警到达现场后进行现场处置、现场调查,如果肇事者未逃逸的,不需要检验、鉴定的,10日内由公安机关出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需要鉴定的,现场调查结束之日起3日内检验、鉴定,检验、鉴定应当在20日内完成,检验、鉴定超过时限的,应当报经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且最长不超过60日。由交通管理部门将结论交给当事人。

4、当事人对交通管理部门的结论服从的,由公安机关出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当事人不服从交通管理部门的结论的,3日内申请重新鉴定,由公安机关出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如果当事人还不服,则3日内申请复核,上一级公安交通管理机关要么维持原决定,要么责令重新调查、认定,由原办案单位在10日内出具新认定书。

二、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时限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现场调查之日起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在查获交通肇事车辆和驾驶人后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检验、鉴定意见确定之日起五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三、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范文

道 路 交 通 事 故 认 定 书

密公交认字[2018]第***号

交通事故时间 :2018年2月11日14时 天气:中雨

交通事故地点:XXXXX

当事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等基本情况:

张某,男,52岁,现住XXXXX,黑r45***号轿车驾驶人。

李某,男,27岁,现住XXXXX,黑g97***号轿车。

王某,男,43岁,现住XXXXX,乘坐黑g97***号轿车。

陈某,女,41岁,现住XXXXX,黑r45***号轿车。

黑r45***号金冠牌轿车,车主为XXXXXX分局车队,检验有效期至2019年1月,投保交通事故强制保险。

黑g97***号系捷达牌(非营运)轿车。

现场道路为东西走向,省级公路,水泥路面,路面平直,视线良好。

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经过:

张某驾驶黑r45***号丰田牌吉普轿车,沿公路由东向西行驶至XX处,与由西向东由李某驾驶的黑g97***号捷达牌(非营运)小型轿车相撞,造成双方车辆损坏,驾驶员李某当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

道路交通事故证据及事故形成原因分析:

主要证据:

1、现场勘查笔录;

2、现场草图;

3、现场照片;

4、司法鉴定意见书;

5、鉴定报告书;

6、张某的询问笔录;

7、王的询问笔录;

8、陈某的询问笔录;

道路交通事故形成的原因:张某驾驶机动车未按规定右通行及未保持安全车速是导致此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李某未保持安全车速是导致此起事故发生次要原因。

当事人导致交通事故的过错及责任或者意外原因:

张某的行为违反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三十五条“机动车、非机动车实行右侧通行。”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四十六条第三项“机动车行驶中遇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最高行驶速度不得超过每小时30公里,其中拖拉机、电瓶车、轮式专用机械车不得超过每小时15公里:(三)遇雾、雨、雪、沙尘、冰雹,能见度在50米以内时;”之规定,此起事故由张某负主要责任。

李某的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四十六条第三项“机动车行驶中遇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最高行驶速度不得超过每小时30公里,其中拖拉机、电瓶车、轮式专用机械车不得超过每小时15公里:(三)遇雾、雨、雪、沙尘、冰雹,能见度在50米以内时;”之规定,此起事故由李某负次要责任。

乘车人王某、陈某无责任。

交通警察:

二0一八年二月十一日

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认定有异议,可自本认定书送达之日起三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 书面复核申请,复核申请中应当载明复核请求及其理由和主要证据。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权利人、义务人一致请求公电脑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赔偿的,应当在收到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或者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维持原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的复核结论之日起十日内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书面调解申请。

四、不服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如何处理

我国公安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对于交通事故认定复核的规定如下:

第五十一条 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有异议的,可以自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送达之日起三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书面复核申请。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复核申请不予受理

(一)任何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经法院受理的;

(二)人民检察院对交通肇事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的;

(三)适用简易程序处理的道路交通事故;

(四)车辆在道路以外通行时发生的事故。

五、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依据

1、根据 《交通安全法》 的有关规定,一般情况下交警部门应自现场调查之日起10日内作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对于作出事故责任认定的证据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检验、鉴定或者重新检验、鉴定结果确定后5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

2、交警部门一般在作出事故责任认定前,都要组织双方进行听证。听证活动中一是要围绕事故有关事实进行确认,二是听取双方对事故责任的意见。所以,当事人要十分重视听证活动,要尽量事前做好充分准备,提前到交警部门查阅事故材料,查清有关法律法规的具体条款,有理有据地说明本方的意见。如果自己没有经验,可以事先找有经验的律师咨询,或委托律师代为参加听证。

3、交警部门划分事故责任,一般应根据形成事故的原因力、原因力是否是行为人过错形成的、各方过错在原因力中的作用来确定事故责任。但实践中,许多交警并不是首先考虑形成事故的原因力,而是单单以各方的违章严重程度、违章的多寡来认定,往往形成事故责任的划分偏差。所以,听证活动中当事人应围绕事故原因力说明或辩论。

4、交通事故责任分为:全部、主要、同等、次要、无责五种。

六、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原则

1、行为责任原则

如果当事人对某一起交通事故负有责任,则必定因其由行为引起,没有实施行为的当事人不负事故责任。

2、因果关系原则

根据《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认定交通事故责任时,必须认定哪些行为在事故中起作用及作用的大小。关于那些行为在事故中起作用,与事故有直接因果关系的行为才起作用。

3、路权原则

路权原则即各行其道原则.《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车辆、行人应当按照交通信号通行;遇有交通警察现场指挥时,应当按照交通警察的指挥通行;在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上,应当在确保安全、畅通的原则下通行”。

4、安全原则

交通事故的形态千变万化,事故原因多种多样,交通参与者在享受通行权利的同时,如遇他人侵犯己方的合法通行权,必须做到合理避让,主动承担维护安全的义务。

扩展知识:

一、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几天出来?
一般的交通事故,如果事实简单,责任清楚,负责处理的交警当天或者第二天,就可以开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
如果事故中造成人员受伤、死亡等一些后果,需要勘查现场,进行相关的技术鉴定,这种情况下,十五个工作日之内,交警部门可以出具事故责任认定书。
要是发生特别重大、复杂的交通事故,需要勘查、走访、鉴定等技术手段比较多,也比较复杂,出具具体事故责任认定书的时间就不好判断了。但大部分情况下,十五个工作日内,交警就会把事故责任认定书下发给事故双方。

二、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怎么承担?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若干规定》,其中的第六条规定,交通事故责任者应按照所负交通事故责任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负全部责任者,承担符合规定损失的100%;负主要责任者,承担符合规定损失的60%至80%;负同等责任者,各承担符合规定损失的50%;负次要责任者,承担符合规定损失的20%至40%。

三、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后对方不赔偿怎么办?
1、和对方协商解决;
2、交警协调解决;
3、起诉到法院。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相关问题

交通违章代码1016是什么意思?处罚办法是什么?
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都能见到一些小广告,上面写着“高价收驾照分”。由于机动车驾驶违法记分达到12分,就要重新参加交通法规的学习和考试,所以很多车主愿意花钱买“分”。广东交通违章代码1016就是针对违法记分达到12分仍驾驶机动车的行为的违章处罚代码。 是根据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指定的一个处罚标准摁。

什么是交通违章罚款滞纳金?怎么计算的?
交通罚款滞纳金是指超过规定的缴款期限,向缴款人征收的一种带有惩罚性质的款项,一般是按超过规定期限的天数,每天征收应缴款额一定的百分比。根据行政法理论,滞纳金是行政强制执行中执行罚的一种类型。 交通违章罚款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现场开具违章罚单,另一种是电子眼的记录下的违章。下面我们就以此为准将滞纳金分成

交通违章代码10907代表什么意思?
10907是违反警告标志指示的意思。 “机动车违反禁止标线指示的”主要表现有: 1、单、双黄实线都属于禁止标线,行驶过程中压线、越线都属于违法。 2、交叉路口不按导向标线行驶在相应的车道,同样属于上述条款的内容。 3、违反临时或长期停车。 4、不允许调头的路段掉头,禁止左转弯的,都属于违反禁止标线指示。 禁止

网友评论
相关法规
相关问题
回到顶部